到三浬島串門子-- 台灣環境行動網參加三浬島二十週年紀念活動
蔡淩蕙
今天的虛擬遊蹤,Kiwi (呂綺偉小姐) 和我要充當導遊,帶各位去三浬島(Three Mile Island)串門子。
三浬島的特產
先考考大家:三浬島最有名的產品是什麼?(甘美朗音樂?不,那是印尼「巴里島」的,導遊自己將來有機會一定會去。)放心,導遊不會逼您去買三浬島特產,只是先帶大家熟悉熟悉,因為不久之後,台灣很可能也會出產這些。
三浬島的特產是核電廠外洩的輻射,副產品是癌症,特別是肺癌和各種血癌,以及諸如甲狀腺癌、惡性骨瘤、乳癌、卵巢腺癌、膀胱癌、聽覺神經瘤等等。對對,如果導遊先提到「三浬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事件」,您大概會早一點進入狀況;本來嘛,「三浬島」後面不接著「核電災變」、「輻射外洩」之類的字眼,聽著就好像少了什麼。
至於為什麼說是「串門子」,有兩個原因:第一項純粹是個人因素--導遊現在所居住的費城(Philadelphia),距離三浬島只有兩小時車程,以美國廣大幅員而言,這樣的距離說是「到隔壁串門子」一點也不過分;第二個原因,和下文提到的「中國徵候」有關;曾有這樣的誇張說法,一旦「中國徵候」發生在台灣的核電廠,台灣和三浬島立刻可以衝破地心熔合在一塊,成為「你儂我儂的好厝邊」。
有點毛骨悚然嗎?不想去了?嘿,您忍心辜負兩位導遊為您查地圖,迷路,誤闖刺青店,在凌晨三點的反核示威遊行中淋雨吹寒風,違反害羞的本性厚著臉皮和各路人士搭訕,以及Kiwi小姐遠從New Jersey趕來的種種辛苦嗎?
出發了!
三浬島核電廠背景說明
三月底的樹木都還是光禿禿的,更別說櫻花開了沒;既然一路上風景不宜人,還是耐心聽我為您說明三浬島的背景吧。
三浬島電廠位於美國賓州(Pennsylvania)中部,離大都會Harrisburg不到二十哩的小鎮Middletown南邊約五分鐘車程。Middletown因為地處運河要道,於1800年代初期就已經高度開發(不過當時的「高度開發」和今天的標準可不能相提並論)。後來是如何沒落的,原因並不清楚,也許和二十年前居民因為核電廠輻射外洩而大量的撤出有關係。Middletown如今人口老化,步調緩慢,平時入夜即一片黑暗死寂,不見人影;全鎮一座戲院,一家旅館,火車站連月台都省了,只有在鐵軌經過處加上一個路牌意思意思。
Middletown的電力由General Public Utilities Corporation供應(簡稱GPU),1970年代初期,GPU開始興建核能發電廠,由Metropolitan Edison Co.營運(簡稱Met-Ed)。三浬島核電廠有兩座反應爐,Met-Ed為了省下四千萬美金的稅,趕在1978年底前啟用二號反應爐(TMI-2)在測試運作的274天內當機195天,為一般新反應爐「正常故障率」的兩倍。(咦?這難道是暗示,正常運作的新反應爐一年可以故障四個月?導遊暗暗心算著。)在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核子管制委員會,簡稱NRC)於1978年12月28日劾准啟用之前兩週內,TMI-2四次出狀況(為reportable incidents),但直至隔年1月才呈報;啟用後不久即為了幾處外洩,再次關機。
另外,導遊還為您整理了以下「三浬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五日誌」(註:TMI-2爐心熔毀過程摘譯自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report, 感謝核電專家協助;其他報導整理自Three Mile Island: The End or a Beginning, by Gloria Davis):
核電廠外 |
核電廠內 |
|
1979年3月28日,星期三 |
||
約凌晨四點,三浬島電廠附近的居民聽見蒸汽嘶嘶聲…有的居民則形容為碰撞聲…但他們已經習以為常。 晨間新聞提及「核電事故」。 Met-Ed告訴媒體「沒有危險」。 ”The York Dispatch”(當地晚報):「核電廠緊急情況已被『控制住』。」其他頭版新聞則報導,在TMI-2冷卻幫浦故障後,有一道帶有輻射的蒸汽泄入大氣。 當地緊急事故處理隊在事發三小時後接到通知。技術人員出動至島西岸(當時的下風方向)、隔著Susquehanna對望的Goldsboro、以及北岸的441號州道測量輻射值,結果皆小於1 millirem per hour;Goldsboro測出放射碘。 到了2:27 p.m., Middletown輻射值達1 to 2 millirems per hour. |
約凌晨四點,TMI-2的蒸汽製造器(steam generator)因為飼水泵(feedwater pump)跳脫(trip)而停止供水到蒸汽產生器;電廠安全系統自動停掉汽渦輪機及由渦輪機所帶動的發電機。 蒸汽不但推動(汽輪)發電機而發電,也用來帶走反應爐用水的高熱,一旦蒸汽沒了,反應爐的冷卻水就升溫,體積隨著膨脹。調壓槽(pressurizer)水位上升,以致頂部的蒸汽受到壓縮;為了釋出達2,255磅/平方寸(psi)的壓力,(比正常值高100 psi)頂端的導引操作釋壓閥(pilot-operated relief valve,PORV)打開了,經由一條洩水管釋出冷卻水系統的水和蒸汽到洩水槽。 蒸汽飼水泵停止後八秒,調壓槽的壓力繼續上升,TMI-2依照設計功能急停;控制棒自動落下插入爐心,以中止核分裂反應;但核分裂過程所遺留下的衰變放射性物質,仍會繼續傳熱給反應爐冷卻水。 蒸汽飼水泵停止後,三座緊急飼水泵自動啟動。事件14秒時,控制室內的一個運轉員注意到緊急飼水泵在運轉,卻沒有注意到有兩個燈會告訴他:兩條緊急飼水管路上各有一個閥被關閉了,因此沒有水打到蒸汽產生器。反應爐冷卻水系統內的壓力降低後,控制室指示燈顯示PORV自動關閉,不幸此時PORV卡在開啟狀態,以致緊急供應的冷卻用水在運轉員不知情下直接流失有二小時22分之久。 ………其間有許多徵兆顯示冷卻水流失,爐心有裸露的危險,但卻因為運轉員的忽略而未及早應變。在三哩島處理事故初期、具決定性的各階段之重擔,就落在四個人身上--這四個人都在Met-Ed公司與Babcock & Wilcox(TMI 二號機反應爐與核蒸汽系統的供應廠家)受過專職訓練,也都領有(美國聯邦)核子管制委員會發給的運轉執照;他們每個人都是其所受訓練的產物 --- 其訓練並未讓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肆應TMI-2事故。說真格的,本來只是小事一樁,卻演成具有毀滅性潛力的事故,他們的訓練要負一部份的責任。 值班主任夏門一直在現場監督該機組七號除礦器的維修工作 --- 除礦器是用來移除飼水中的溶解礦物質。他的組員當時正把空氣與水灌進一條樹脂傳送管路,以沖碎阻塞管路的一團樹脂結塊。後來的調查發現,有一床除礦器的閥門有漏洩,讓水漏進了氣控系統,該氣控系統控制除礦器閥門的開關,有水漏進氣控系統,可能是事故發生前除礦器閥門突然關閉的一個因素。這項功能異常很可能觸發了第一台飼水泵跳脫,從而導致了整個事故。水漏進除礦器閥門控制系統的問題,在TMI-2已經發生至少兩次。假如Met-Ed公司把先前的除礦器問題改正了,3月28日那天的事件序列大概就永遠不會發生了。 ……剛過清晨五點,四台冷卻水泵開始劇烈振動,這是由於泵打水也打蒸汽,另外一項跡象指出反應爐水沸騰變成蒸汽。運轉員生怕這麼劇烈的振動會對冷卻水泵或冷卻管路造成損害,乃停掉冷卻水泵(冷卻水泵是用來把水打進爐心,好讓這股強制性水流通過爐心。)六點左右,反應爐燃料棒的護套因內部氣壓過高而穿孔,使帶有輻射的氣體逸入冷卻水;冷卻水及蒸汽仍在流失,爐心頂端裸露,高熱使得燃料棒外的鋯合金與蒸汽互相反應而產生的氫,部份經由卡住的PORV流入貯藏槽,部份留在反應爐,可能就是導致下午的貯藏槽內爆炸及往後幾天的不明氣泡的元兇。 7:20 a.m.,輔助廠房輻射劑量已達800毫侖目/小時,同時,運轉員啟動高壓注水泵(High Pressure Injection Pump),再次為爐心注水,但只持續18分鐘。 事故發生近四小時後,圍阻體廠房自動隔離。但並未阻絕連接的管路,以致帶有放射性的水仍流過這些管路。這些管路有些會漏水,而把放射性物質漏洩到輔助廠房,其中有些放射性物質就從輔助廠房逃逸到外面的大氣中。 8:26 a.m. 運轉員再次啟動高壓注水泵,直至10:30 a.m. 冷卻水才再次蓋住爐心。但因反應爐一個氣泡阻擋,無法建立自然循環的冷卻模式。11:38 a.m.,運轉員開始對反應爐進行降壓,把調壓槽的阻隔閥打開,並大幅調降高壓注水流量。這一來再度造成冷卻水流失及爐心裸露。11:38 a.m.至3:08 p.m.爐心暴露程度至今無法得知。 1:50 p.m. 控制室聽到了「轟的一響」,是圍阻體廠房內氫氣爆炸的聲音,其力道強度為28 磅/平方吋,Met-Ed電力公司的【麥可•羅斯】(主管TMI-1運轉)在聽到聲響後一兩分鐘內曾加以檢視。然而,羅斯及其他人都未能明白那件事的意義。 |
|
1979年3月29日,星期四 |
||
賓州開始調查Met-Ed延遲三小時發佈消息,及起初否認發生事故的原因。Met-Ed表示目前為止越過Susquehanna River往西,輻射值為1至3 毫侖目/小時,劑量少而且對人體無害。 |
但是當天下午另一次的排放,其排放仍在 NRC 的輻射排放限值以內,卻引起了相當大的震驚。TMI-2已在前一天停止將廢水排入Susquehanna River,累積了四十萬加侖的含微量放射性廢水,但因蓄水槽將滿,Met-Ed通知 Bureau of Radiation Protection(州政府輻射防護局)後,開始排水,未通知下游社區。稍後NRC主席Hendrie阻止時,已排放了四萬加侖。但是蓄水槽就快要滿溢了。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終於達成協議,由州政府環境資源廳發佈如下的新聞稿:「環境資源廳很無奈地同意,必須採行排放的行動。」午夜後不久,廢水排放又恢復了。 |
|
1979年3月30日,星期五 |
||
早上6:40至9:00連續發生輻射猝洩,賓州州長Thornburgh考慮將電廠周圍四個郡950,000人口撤離。 部份學校停課或提前下課;賓州州政府建議居民盡量不要外出,並要反應爐附近五哩內的孕婦與幼童遷入臨時疏散中心;美國紅十字會準備再設四百處疏散中心,有的遠至費城。 早上11:00,Thornburgh接到美國總統卡特的電話,表示將派核電專家Harold Denton協助,並在三浬島、州政府辦公室、白宮及NRC之間建立特殊聯繫管道。 NRC表示,外洩的輻射物中,不活潑氣體會飄走,只有放射性碘會以固態落在土地上,然後「牛吃草,人喝牛奶」。Met-Ed則表示,牛吃的是儲糧,未受輻射污染。 |
NRC擔心,引水系統和補水系統的管路洩漏造成TMI-2水從引水系統流進補水槽,原本溶解在反應爐冷卻水中的高壓氣體,會被釋出,此時將如我們打開碳酸飲料瓶般變成氣泡,逐漸充斥整個廢氣衰變槽,一旦滿了,釋壓閥會打開,輻射就會連續逃逸至環境中。 為了降低補水槽的壓力以進水(槽內的水是要傳送給反應爐冷卻水系統的),James Floyd仍然決定要把放射性氣體從補水槽傳送到廢氣衰變槽。Floyd 知道這樣做會釋出輻射,因為系統中有漏洩。但是他認為這次的傳送是必要的。開始作傳送後,7:56 a.m.TMI-2排氣煙囟上方130呎讀數為1,000 毫侖目/小時;8:01 a.m. 時則為1,200 毫侖目/小時。 |
|
1979年3月31日,星期六 |
||
三浬島對岸Goldsboro的Hillside Cafe推出「輻射雞尾酒」和「核子泡沫飲料」(現已成為專利),吸管閃著燐光綠。 有人開玩笑地全身裹著鋁箔紙進入電廠的訪客中心,但在進入反應爐區之前被擋駕。 2:45 p.m. Hendrie宣佈,為了將反應爐的氣泡逼出,三浬島周圍10-20哩的居民都必須撤離。逼出氣泡可能造成爐心更大損壞,也可能引爆氣泡。 |
對於TMI-2反應爐內潛在性的氫爆的擔心是沒有根據的,但是這個事實後來卻一直未進入民眾的認知意識裡,部份的原因是 NRC 並未花費工夫讓民眾知道 NRC 曾犯了錯誤。 有個NRC的顧問曾預測在TMI-2反應爐內一次氫爆會產生20,000 psi的壓力。不過,TMI反應爐的設計廠家B&W 考慮了水蒸汽對爆炸的減弱效果,以及過量氫氣環境的效應,而計算出總壓力為 3, 000 psi 到 4,000 psi. 這個結果頗令人感到振奮。以往的分析已經指出,像TMI-2的反應爐冷卻水系統足以承受那樣的爆炸壓力。 2:45 p.m. Hendrie宣佈,為了將反應爐的氣泡逼出,三浬島周圍10-20哩的居民都必須撤離。逼出氣泡可能造成爐心更大損壞,也可能引爆氣泡。 |
|
1979年4月1日,星期日 |
||
愚人節! 反核團體舉行示威,要求永遠關閉三浬島核電廠。 二號爐周圍的鉛牆開始縮小、變形。 |
|
◆ ◆ ◆
打瞌睡的可以起來了。我們已經到了小鎮Middletown。剛才在途中忘了告訴您,今天是1999年3月27日,小鎮的大事--三浬島核電廠爐心熔毀二十週年紀念活動,正在Adelia Street的「消防隊大廳」舉行。舉目望去,暮色裡只有一處好像是商店有燈亮著,我去問路吧。
「請問……」
「…¢♂*……♀§㊣※…」
「啊…我只是問路,刺青的話下次好嗎?謝謝!」
嬉皮與反核
如果您和我一樣不大清楚嬉皮文化代表的是什麼…從電影得來的印象中,他們崇尚自然,反對戰爭,吸大麻,相信神秘的異國宗教,披著長髮,穿著寬鬆服裝,還有--他們反核。
進了消防隊大廳,就好像進了上述電影畫面,只不過人物年紀稍長,幾乎都是六十歲左右的當地居民,夾雜幼童、賓州州立大學學生、和外地來的環保團體代表。Kiwi和本導遊的台灣臉孔一出現在會場,立刻被主辦單位「三浬島警戒會」(Three Mile Island Alert)的聯絡人認出,要求第一個自我介紹;結果一時激動,把自己代表「台灣環境行動網」(Taiw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簡稱TEAN)與會的身份說成「代表台灣」,(不過說實在也差不多是這樣--會場上除了一位日本人,沒有其他外國人了。)然後抓住機會介紹台灣反核運動:
一、台灣此時此刻正紀念三浬島事件,舉行示威遊行(會場的人鼓起掌來);
二、台灣人正在抗議原委會發照興建核四;
三、核廢料正威脅著蘭嶼原住民的生活及文化;
四、核一廠及核三廠方圓三十里內的大台北地區住了六百萬人,萬一發生災變,無處可逃;
五、十五年前,也是三月,台灣發現第一宗輻射屋,目前各單位正為危害人體輻射劑量多寡爭執,忽視受災戶權益。
說完,從Virginia來的Greenpeace代表,Mr. John Steinbach起來補充:「台北輻射屋還有人住著,請大家關心。」「環保議題是國際化的。」然後他過來交換聯絡資料,並感慨地說:「美國人需要被教育!」
的確,這裡的居民似乎並未意識到環境議題的全球性;然而令人動容的是,他們至少以行動表示了為後代子孫捍衛這塊土地的決心,二十年來每年舉辦紀念活動,自組監測單位,定期出刊報導核電廠運作狀況。這裡許多人,都被二十年前那次災變,改變了一生。
我們帶了三種傳單及連署信,其中關於蘭嶼生態及核廢料的說明,附了飛魚(黃清文)的畫作,首先被一掃而空;而簡介台灣核四和輻射屋報導也很快地發完(過了兩天便有人按資料上的聯絡電話,向TEAN索取更多傳單與連署信)。
「金屬味」
會議中,來自日本的Aileen Mioko Smith (Aileen Smith Katagiri)女士簡單報告研究三浬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後,附近居民聞到「金屬味」的情況。她在事發後,到三浬島附近以戶為單位訪談,只問一個問題:「3月28日以後,你有聞到金屬味嗎?」這是大膽的假設--她原本研究的是日本工業汞污染與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影響,間接受害案例中有許多是關於「金屬味」的。在這裡,人們似乎不興互相談論「味道」,更少向別人說自己聞到異味,有的甚至懷疑自己有幻覺。她說,當她表示願意相信時,有許多人是近乎感激涕零的,又拜託她不要傳出去,並好奇地向她打聽是否別人家也有同樣的案例。她特別強調,基於居民私人資料必須保密的原則,這樣的採訪更讓她心情沈重;常常發生先後拜訪的互不相識、地點不同的人家,其描述「金屬味」的方式卻如出一轍,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分明顯示「微量而無害人體」的輻射仍然造成重大影響,而居民的心理負擔更無法計算。另外,也有人聞到揮之不去的燒焦味,或是一家人中,只有幾位聞到異味的案例。
三浬島輻射外洩造成的病變
Dr. Steve Wing 向大家說明他近年根據舊資料,重新分析的三浬島核災變後癌症發生率分布情形:核電廠四周十哩的癌增加為一般發生率的三倍(以肺癌和血癌為主),沿著Susquehanna River(電廠位於此河畔)約有兩倍,方圓三十哩外的癌發生率則只有一般發生率的一半。災變當時發生的數千病例有甲狀腺病變、大量落髮、眼鼻喉灼熱感、皮膚發紅、呼吸困難、頭痛、關節痛、月經週期不規則、脫水、嘔吐、腹瀉等;至於動植物方面則有生出突變牛、死產羊、缺腿兔、無眼狗、突變缺瓣野花等等。
根據大會提供的一百多頁資料,琳瑯滿目的各種癌病(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些三浬島「特產」,只限於翻譯得出來的一小部份)與遽增的adverse pregnancy,和州/聯邦政府、Met-Ed/GPU、核工業所公佈的「正式研究報告」相較,簡直有天壤之別。主要爭論在人體可承受多少輻射劑量,以及當時到底外洩了多少輻射。
兩小時的座談會結束後,不少人過來寒暄及索取資料,並說,很高興看見台灣人在會場對相關議題發言。有著相同關懷的人們,雖然互不認識,一旦見面都像多年好友一般。
一對夫婦熱心地指引到電影院Elk Theater的路,後來乾脆一起去了。他們說,二十年前的四月中,同樣在這消防隊大廳裡舉行說明會,那時的氣氛比現在緊張多了,居民、記者、核電專家、反核人士,把大廳擠得水泄不通,晚到的進不去,也在外面吹哨子,揮拳頭,吼叫。他們只想知道,到底要不要撤離,能不能回來(幾星期還是幾十年?)什麼東西可以帶走,寵物怎麼辦,農莊怎麼辦。夫婦倆都曾聞到金屬味;男的笑說,核災變以後他「胖了許多」,但是他不知道這算不算「病變」之一?又說,核能發電廠發生災變前不滿一週,Elk Theater正首映 "The China Syndrome" 這部電影,他和朋友興沖沖地去看,萬萬想不到,電影裡所描述核災變的惡夢般的情節,竟然將要成為事實,發生在他們身上。他補充,「那時電影院流行分隔成好多間以便同時多片上映,銀幕不大,我還是看得發抖;現在改成一個大銀幕,嘿嘿,你看了就知道。」
電影院門口,有個人坐在地上,(又是標準嬉皮裝扮,)很專心的縫著布條:”No Nuke, Use Solar Energy”。他說他來自Washington, D.C.的Sustainable Energy Coalition,幾個小時後,他要潛入TMI電廠掛布條。
為什麼災難電影的男主角總是叫「傑克」?
『核電廠控制室主管傑克愕然瞪視指標和儀表指示燈:現在反應爐的水位過低,爐心溫度已經過高,正以不可遏抑之勢向下熔毀,似乎非穿透地表直至另一端的中國誓不罷休。China Syndrome!他知道一切已太晚,「中國徵候」畢竟只是用來形容爐心熔毀的狂速,真正的情況,是在一切還未熔至地面之前,這一區就要被籠罩在輻射之中了。』
1979年首映的The China Syndrome簡直是拍好讓三浬島事件抄襲的(Jane Fonder, Jack Lemmon和Michael Douglas充滿張力的演技就不用贅述了); 廠方遮掩事實,技術人員的大意,及意想不到的小故障延誤判斷,都在TMI-2翻版重現。電影裡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整座電廠的設計,就是為了準備在意外發生時,可以不對外界造成傷害。」看TMI-2輻射外洩之前,未能阻擋悲劇的重重自動應變機關,就知道設計者太清楚它的危險性,才會如此注意各種防護措施。然而能說這樣就「比較安全」嗎?聽過「只發生一半」的輻射外洩嗎?一座所謂「比較安全」的核電,一旦發生事故,就「不安全」了。將「安全或不安全」這個簡單的概念,複雜化為「絕對安全、比較安全、比較不安全、不安全」的等級,真是模糊焦點的最佳託詞。
看完電影已經將近午夜,開始有了寒意。大家約好三點見,提醒待會記得帶哨子,就各自回去休息。
雨中的白色蠟燭
Middletown的Three Mile Island。這樣一個地名如此謙遜的地方,是什麼力量使得它的名字在今天,一九九九年三月廿八日,仍能排開最熱門的Kosovo危機報導,出現在國際媒體中?台北的反核四示威遊行以它為名;美國各地人士集結而來,和當地老少居民一起在鎮上消防隊大廳裡,集會紀念核電廠災變二十週年;在反應爐出事的那一刻(三月廿八日凌晨3:53),五百多人冒著雨站在核電廠門口,在慄寒中舉著白蠟燭,在悲憤中肅靜,繼而向核電廠咆哮:「T.M.I., Chernobyl, Who is next?」「Shut TMI-1!」
人群中,又見到那位說要潛入電廠的人。TMI北邊入口前,地上畫了一條界線,警察站在對面,示威者不可以跨越。Kiwi和我各自發表簡短演說,告訴大家台灣人此刻正為紀念三浬島事件遊行,也希望他們聲援台灣反核運動及關心輻射屋案。人們聽說我們兩個矮矮的女生居然遠從台灣來,似乎蠻感動的,又紛紛來認識和關切,當地的Fox News和NBC News也來採訪。我們也就不大好意思說我們是留學生,住得不遠。接著有許多人輪流演說,不時聽到類似的自我介紹諸如:「輻射外洩發生時全家撤離,今天特別遠從Oregon趕來參加。」有幾位當時屬於第一批被撤離的孕婦,帶著二十歲的兒女回來;這些媽媽們見面時都很激動。有一位提到當時的精神壓力,說:「他們告訴居民,去阿爾卑斯山滑雪,接收的輻射更多。如果是這樣,我寧可選擇滑雪。」有位母親一個人來,聽說她全家只有她沒有得癌。一對父子說,他們要為下一代保衛這塊土地;當年這位父親已經活躍於反核運動,兒子現在也加入,決心不到TMI-1關閉不停止。有一位說,為了任何事情破壞生態,是上帝不能見容的。另有人說,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炸彈事件的恐怖份子在離此30哩的地方受訓,此事被揭露後,TMI卻還不關閉,遲早會有危險。還有許多當事人實在不善言詞,然而一點一滴親身經歷由他們口中說出來,比什麼都震撼。
接著大家又唱”We Shall Overcome”,並且在TMI門口「種」了一個告示牌:
Nuclear Meltdown at Three Mile Island
On March 28, 1979, as a result of technical
malfunctions, human error and corporate
criminal acts, T.M.I. Unit 2 had a nuclear
meltdown. In the nation's worst commercial
nuclear accident, over 100,000 residents
evacuated, radiation was released resulting
in serious health effects to thousands,
and eventual deaths. While Unit 2 is shut
forever, the government allowed Unit 1 to
re-open in 1985 against the overwhelming
vote of area citizens. T.M.I. Unit 1 continues
to irradiate the public. NO NUKES - PA.
噫,我好冷。Kiwi,借我「暖暖包」。此話一出,覺得冷的人都擠過來,越擠越前面,什麼時候越過了界線也沒注意。既然都擠過去了,大家也就不管了,又喊了一陣口號;前面已經有人被警察帶去作筆錄。後來在新聞上看到五個人越過界線被逮捕(其實至少有一百五十人越界)。不知道那位說要潛入電廠掛布條的人有沒有在裡面。
示威活動結束前,主辦單位宣佈下午有紀念三浬島災變的演唱會。策畫得真活潑!他們甚至為三浬島核災變寫了主題曲放在網站上。雨越下越大,活動也差不多可以結束了。巴士重新裝了人上路。Kiwi和我把剩下的連署信發完,和許多剛剛認識的人道別;回到旅館,天已經亮了。
後記
參加三浬島核災變二十週年活動後,回到費城,居然看到一棵提早盛開的粉紅櫻花樹,可是腦子裡總揮之不去的,是照片裡那些突變野花的影像;寫到「金屬味」時,偏偏剛好坐在Xandos Cafe,聞著Almond Americano咖啡的甜香;去參加教會的復活節特別崇拜的路上,想著二十年來三浬島附近居民是以如何複雜的情緒慶祝復活節暨紀念核災變……台灣地狹人稠,住在核電廠這個不定時炸彈旁邊反核也有十幾年了,丟在蘭嶼的核廢料更已危害生存環境;另外,不少人問我們台灣的核電是不是Taipower蓋的,可見台電拿同胞生命開玩笑的恆心毅力已經聲名遠播。最近終於比較少聽人家說台灣是仿冒王國了,請問,我們還要去仿冒三浬島嗎?
台灣環境行動網簡介
環境議題是世界性的議題,特別重視國際間的合作與共識,若缺乏參與,對企圖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經營的台灣無疑是一大打擊:除了無法取得全球環境議題與環保工作新趨勢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造成台灣環境政策上的行政怠惰外,台灣環境問題亦無法得到世界的關心與援助,而台灣在環境保護上的成就亦無法回饋國際社會。基於此種認知,台灣環境行動網成立了,我們希望拓展台灣與國際環境議題交流,增加台灣在國際環保會議或活動參與,提高台灣環境問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並建立與世界其他環保組織合作的經驗;我們也致力於收集第一手環保資訊,增進台灣人民對永續經營與環保台灣的信念,培養環保團體處理國際環境事務人才;希望以TEAN開啟海內外環保工作的合作,為台灣邁向世界永續潮流與國際事務參與跨前一步。
想知道更多有關於台灣環境行動網嗎?
請到我們網站 http://tean.formosa.org/
或與我們聯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