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

紫禁城是帝妃嬪的生活重地,又是清王朝最大的辦事機構。每天出入禁城的,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工匠廚役,人員繁雜,人數眾多。縱有深池高牆,也難免發生差錯。為了加強宮廷禁衛,皇帝也訂立了許多具體制度。在紫禁城門外有下馬碑,要求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停帶護衛。只允許親王、匠郡王、貝勒各帶兩名護衛入朝。對入朝辨事的大臣,也按不同等級和類別,限定各自行走的大門。如皇帝走午門中門。

入夜之後,宮廷防衛更為嚴密。出入禁門,須持有”聖旨”字樣的陽文合符與各門持陰文合符相吻合才能開門放行。巡更有”傳籌”之制,即由值班護軍圍繞禁城依次傳遞一根長約一尺的木棒(即籌),循環往復,終夜不絕。傳籌經過宮中的主要大門和通道,以檢查各處的值更人員,防止有人玩忽職守。

隨著清王朝的日益腐朽沒落,紫禁城的防衛也如江河日下。到同治、光緒時期,又發生端門被竊軍械,慈寧宮丟失銅鏈等失竊事件。靠近禁城四門之地,竟常有買賣食貨的小販私行往來。至於冒名頂替,混入宮內的就更是屢見不鮮了。慈禧太后、光緒帝除哀嘆”成法日久廢弛”令禁軍應”嚴密梭巡”外,則根本無力整飭軍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