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Fincher絕對是一位深受影像文化影響的一位導演。或許與他早期是從事廣告片的拍攝經驗有關。快速的剪接、紛亂的畫面,都可以看到廣告與MTV文化的影響。 在鬥陣俱樂部一片中,這樣的風格更是強烈。不只如此,在敘及本片的敘事結構,這部電影絕對是非常後現代的一部電影。影片充斥的片段的、不連續的印象,蒙太奇式的剪接,垂直、平行敘事結構的並存,幾乎與看MTV有相同的影像快感。 當然,這樣的拍攝手法在現在早已不再稀奇,但是本片之所以充斥著後現代的風格,絕對不只有在影像方面。在劇情的結構本身,本片一再跳出「電影本身的框架」,藉電影這個敘事結構來映射出電影敘事結構。 劇情刻意的「教導」閱聽人剪接相關的手法,並且透露出電影行業裡的「行話」,模糊了傳統敘事結構中,電影的「刻板印象」,甚至在敘事的時候, 主角也會出電影文本「自身」的結構,彷彿以「教學者」的角色,提醒閱聽人 所謂的「回到片頭」的幽默。甚至片中角色有時會突然的以觀眾為客體來對話 ,以「交代給你看」為前提的在敘事。這樣的安排在現代的劇場、漫畫、電影中已越來越常見,也是要顛覆「敘事框架」的作法之一。而在劇情本身,更是有太多傳統敘事裡不能理解的不合理的現象...(主角向自己開槍,卻沒有死...為何主角會聽到自己與女人的做愛聲....) 這樣刻意的安排,很明顯的是要藉著「電影」,來「反電影」,顛覆所有人們已經非常習慣,甚至視為理所當然的劇情架構安排。藉此來提醒「電影存在」本身的荒謬性,電影專業、或是劇情安排的既定印象,為何要被「既定」? 導演藉著拍電影,反過來質疑電影。他拍的,究竟是不是電影?還是「很像電影 的非電影」?或是「有點奇怪的電影」?這種「類像」的手法,正是後現代的風 格之一,藉此來質疑「現代主義」中所定義的一切。相對的,後現代強調的就是 反傳統、無定義、破碎、不連續。 因此,從本片的垂直結構安排來看,無疑的絕對是後現代手法的另一章。 |
|
||||||||||||
|
|||||||||||||
回首頁 | 回過期雜誌主頁 | 討論板 | 留言板 | 連結搜尋雞 | Gallery | Mail to us